有這樣一座城,地處黔、滇、桂三省交界。有叢立之峰,磅礴數(shù)千里;有國家重點水電工程——天生橋高壩電站;有享有“水稻民族”之稱的布依族居民;有歷史悠久,博采眾長的酒文化……
它,就是興義。
明末地理學家、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曾兩次來到興義,并感嘆:“天下山峰何其多,惟有此處峰成林”,萬峰林由此成名。作為中國最大、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,萬峰林無疑是興義人的驕傲,至今仍流傳著“一寸土、一寸金,一壩走出三將軍”。
進入到萬峰林景區(qū),放眼西望,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矮小的巖溶孤峰。它昂首挺立于郁郁蔥蔥的林木之中,似一位氣宇軒昂的武將軍,為這片神奇富饒的土地不分白晝,不畏暑寒地駐守,因此得名將軍峰。更留下了“群峰林立破云天,玉帶曲繞護田園。赤誠昭惠鎮(zhèn)邪惡,不戀仙宮駐人間”的美好傳說。
沿坡而上,登山而覽,是峰巒疊嶂,云霧繚繞,更有金光穿過云層,透向大地,照進每一位前來領(lǐng)略風光的游人心里,仿佛置身仙境,讓人不由感嘆“云流天地外,山色有無中”。
俯瞰平疇,極目千里,是勢如橫波,逶迤綿延,更有一灣清流,九曲回腸,纏過依水而建的村寨,仿佛情人間溫柔而又調(diào)皮的手,于不經(jīng)意間撩撥著眾人心弦。
而阡陌間,還有一方稻田圍繞著三個寬而淺的碟型漏斗,層疊有序,弧型展布,構(gòu)成了奇異的“八卦”圖案,名為“八卦田”,這是另一種色彩的錦繡田原。此時,豐收剛過,陽光鋪灑,依稀感受到滿目金黃。峰林與田原,于一朝一夕間,披金掛彩。
黃昏下,笙歌人散,炊煙冉冉升起,人們結(jié)束了一天的工作,開始享受星夜的到來。作為興義市的土著居民,布依族早在石器時代就在這里繁衍生息。他們愛音樂,愛唱戲,也更愛飲酒。由于世代依山傍水,聚族而居,他們至今仍保留著“一家來客全寨親”的習俗,即誰家來了客人,這家的親戚、鄰居以及全寨各家都要輪流轉(zhuǎn)到請喝酒,俗稱轉(zhuǎn)轉(zhuǎn)酒,否則視為不合群。這一家家轉(zhuǎn)下來,想是酒不醉人,也人自醉了。
據(jù)說,布依族人的酒量如江海。從他們的族樂和戲劇中,可窺見一斑。
“八音”,作為布依族的傳統(tǒng)音樂,被業(yè)界稱為世界上僅存的最原始、最不被漢文化浸染的音樂,是聲音“化石”。由牛骨胡、葫蘆琴、簫筒、月琴、鼓、釵、包包鑼、小馬鑼等八種樂器組合演奏而成,主要是在節(jié)日、婚慶、祭典、豐收等隆重場合演奏。演奏“八音”時,每位師傅面前各放一個酒碗,碗里斟滿酒,好在間歇時喝上一口,這代表著當?shù)鼐用駥Π艘魩煾档木粗?。長期以來就形成了“唱八音,酒先巡;沒酒量,不入行;酒下肚,吹拉唱”的規(guī)紀。
此外,布依族還有自己的獨立戲種——布依戲。在開演時,先由一位戲師上臺作介紹,其中重要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是作“酒巡七獻”之禮。戲師在臺上端酒向觀眾巡回作謝,愿麟趾呈祥,福祿并臻。舉手登龍虎榜,千秋聲詠壽康寧。酒不再單單是酒,而是布依族人寄托美好祝福的載體。
布依族人不但喜愛飲酒,而且也善于釀酒。一般,布依族人飲用的多是自己釀制的酒,白酒多用包谷(玉米)、高粱、麥子或大米釀制而成。根據(jù)釀酒程序的不同,布依族的酒分為糯米酒、刺梨酒、白燒酒等類型。
從興義萬屯漢墓群中出土的文物,如提梁壺、雙耳銅豆等諸多酒具,到如今市井流行的飲酒“三十六計”,酒與興義這座城市已融為一體,血脈相承。秋天,帶著酒,約三五好友,行走在興義,看萬峰聳立,金黃一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