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酒業(yè)新聞網

華夏酒報官方網站

官方
微信
官方
微博
首頁 > 文化 > 文化 > 正文
高楞:“黑龍江森工”這條街上最靚的景
來源:《華夏酒報》  2020-07-01 14:46 作者:金峰
居住在黑龍江省方正縣城的丁長生,是黑龍江省農電系統的一名基層干部,每個月他都要擠時間去縣城東北方向相距46公里的高楞找黑龍江省紅棒槌酒業(yè)有限公司法人魯統啟聊天。

與觀點相同的人一起聊天,是一種身心的放松。作為好朋友,兩個人天南地北、海闊天空無話不聊,但聊得最多的還是高楞的風貌風景、人文風土以及這里的特產特色。

名副其實的青山綠水

高楞是黑龍江省方正林業(yè)局局址所在地,方正林業(yè)局是國有大型森工企業(yè)。1958年建局以來,經歷了開發(fā)建設,低谷崛起和轉型發(fā)展的歷史時期。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,大量木材被采伐,短期無法運走的木材沿松花江岸堆積成一排排的高楞垛,當時叫“高楞子”,后來,便把“高楞”作為當地的名字并延續(xù)至今。

歷史上,這里為肅慎人、靺鞨、女真族建立的渤海國、金、遼、清等勢力管轄,是金、清兩代王朝的發(fā)祥地。張廣才嶺一名,源于滿語為“阿林”,是山嶺的意思,又譯“遮根猜”,后來,漢語音轉成“張廣才”,意為“吉祥如意”。其名流傳,始于清朝康熙年間。當時東北為封禁地,居此的滿族獵人用弓箭、木棒矛從事簡單的狩獵生產,獵人進山,人們慣用“幸頭好”(吉祥如意)來祝賀豐收。

張廣才嶺東麓,牡丹江畔西岸,有一個“神仙洞”。洞中仙氣襲人、能容千人,并有清泉曲折蛇行、清激見底,由當地村民孫安、邱寶兩人于1953冬季發(fā)現。置身于深山老林的高楞及其附近地區(qū)的自然風景,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。

在距離局址高楞以南70公里的紅旗林場,山清水秀,林草豐美,林業(yè)局落實“兩山”理念,依托生態(tài)優(yōu)勢,以羅勒密山品牌為依托,開發(fā)了其核心的三個區(qū)域——響水河漂流運動區(qū)、羅勒密山鴛鴦峰登山觀光區(qū)、紅旗養(yǎng)生度假區(qū),天然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,觀光線路和食宿條件完備,形成集觀光、休閑、度假、避暑、采摘及水上運動等項目為一體的百公里黃金旅游帶,成為全省旅游框架的東部“亮點”。

林業(yè)局所轄西南岔林場位于高楞西南50公里,在距該林場十公里處,有一片天然的原始森林,萬里林海,蒼茫無際;古木奇樹比比皆是,野生動植物繁多。其中,山藥材、山野菜、野山參、野山果、山核桃、松塔子等是絕對的純天然。林中時常有野生動物出沒,沿山邊的流溪中有冷水細鱗魚、林蛙、泥鰍等特產。

在西南岔林場和鼓浪河南側有泉兩眼,被當地人稱為“龍泉”、“鳳泉”,相距三米的兩泉合稱“龍鳳泉”。“龍鳳泉”冬季零下三四十度不凍,旱季不干,常年噴珠漱玉。泉水清醇甘冽,入口鮮涼,沁人心脾,據黑龍江省地質局勘察,泉水含有26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。

這里的人文古跡、自然風光還有很多:金兀術埋藏寶藏的萬寶山,陡如懸崖峭壁的紅石砬子,羅勒密鴛鴦峰,抗日聯軍營址,白樺林蒙古風情園、蝴蝶嶺、虎頭巖……

高楞地處松花江中下游南岸,牡丹江下游西岸,水源特別豐富。松花江的北山水系主要有大羅勒密河、小羅勒密河及其主要支流響河、大豬圈河;牡丹江的南山水系主要有響水河、馬達河、五道河,在牡丹江上,總瓢把子“木幫放排”是一道不可多見的歷史風景。松花江、牡丹江支流水系是林區(qū)開發(fā)初、中期木材運輸的主要通道。

由于水系發(fā)達,這里的水產品頗豐,尤其是江蝦產量比較高,鯰魚燉茄子是這里的人們最喜愛的美味之一。

民族文化在這里水乳交融

魯統啟、丁長生兩人聊得最有興致的還是高楞當地的風土人文。高楞臨山靠水的區(qū)位優(yōu)勢讓這里成為民族文化的匯集地。和高楞同處于松花江南側的方正大米產區(qū),是我國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的發(fā)源地,其產量大、質量高、營養(yǎng)豐富、晶瑩剔透、綿軟適口。大片大片的優(yōu)質黑土地養(yǎng)育的農家人,世世代代秉承應時、取宜、守則、和諧的理念耕種在這里。

在高楞及其附近地區(qū)人的生活里,有著典型的漁獵文化蹤痕。在東北,漁獵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赫哲族文化,由黑龍江、松花江、烏蘇里江沖擊而成的三江平原上,生活著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漁獵文化的少數民族——赫哲族。捕魚和狩獵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來源,他們喜愛吃魚,尤其喜愛吃生魚。赫哲人不僅以魚肉、獸肉為食,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魚皮、狍皮和鹿皮制成。

自古以來,黑龍江就分布著廣袤的森林和草原。山地與草原之間沒有天然的屏障,游牧民族遵循“逐水草而居”的生活習性,在草原和森林之間進行周而復始的遷徙,他們冬則入藏森林地帶,春、夏、秋則遷徙到水草肥美的草原。所以,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,黑龍江的不少地區(qū)是以草原游牧和森林狩獵為主,兼營漁撈和農業(yè)。

游牧文化植根于遼闊的草原,以游牧為生活的人們千年來積累了如何協調人與牲畜、牲畜與牧草、牧草與草場之間的矛盾的豐富經驗。因此,游牧文化最根本的思想精髓是敬重自然萬物、遵循大自然規(guī)律,在保持水、草、畜生態(tài)平衡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。

以山東人為主體的“闖關東”是中國近代史上重大的人口遷移。高楞及附近地區(qū)是“闖關東”山東人的主要落腳點之一。成千上萬的山東人自帶滿格的“齊魯文化”流量。

齊魯文化之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發(fā)揮重要作用,其凝聚力和生命力來自其基本精神。剛健自強是齊魯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,也是其發(fā)展的內在動力。剛健自強像源頭活水,給齊魯文化以無窮的生命活力。齊魯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姜太公、管仲、晏嬰、孔子、孫子、墨子等,雖觀點不同,但在剛健進取方面是一致的。齊魯文化的基本精神還包括為堅持正義和真理,寧死不向邪惡屈服的志氣及崇尚氣節(jié)的愛國精神。民族氣節(jié)以維護民族、國家利益為最高原則,表現出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,儒家思想最突出崇尚氣節(jié)的愛國精神。經世致用的救世精神、民貴君輕的民本精神、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、大公無私的群體精神、勤謹睿智的創(chuàng)造精神等都是齊魯文化的基本精神。

在這里,漁獵、齊魯、農耕、游牧文化等復合為一個整體,相互補充、促進、影響。在這種復合型文化形態(tài)的洗禮中,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以仁義禮智信的態(tài)度,以高超的耐力和健康的體魄,以讓人敬佩的勇氣、智慧和能力,踏雪鑿冰、鉆深山闖老林、逐水草而居,在戰(zhàn)勝、征服大自然的同時,還要在復雜的自然環(huán)境下,戰(zhàn)勝、征服自己那顆孤獨的內心。

人參產業(yè)方興未艾

人參是高楞及附近地區(qū)的特產之一。

“東北三寶”之首的人參對生長環(huán)境要求極為苛刻,土壤須腐殖豐富、土層深厚。它喜水怕澇,水分過大根系易染病腐爛、水分過小須根干枯;它愛散射弱光、怕直射陽光,光照過強則矮小、葉片厚而黃,光照過弱植株細高、葉片薄,人參還怕高溫,但耐嚴寒。

被當地人稱為“棒槌”的人參,在民間傳說中神奇得很,但往往得不到考證,在現實生活中,高楞人參倒真是幫助過一對夫妻化解家庭矛盾。

上世紀80年代,老王是林業(yè)局下轄星火林場的工人,一家人靠他每月幾十塊錢的工資生活。老王為人耿直、萬事求真,其妻子性格潑辣,爭勝好強,總埋怨老王沒能耐,經常吵架。1984年8月的一天,兩口子矛盾升級,妻子要離婚,老王堅決不離。“如果離婚,我就死給你看。”老王說完這話拿根繩子直奔東山而去。妻子看苗頭不對趕緊追出門,老王前面跑,妻子后面追?;挪粨衤返淖汾s中,妻子被一棵倒木絆倒,摔倒后的妻子眼前一亮:倒木旁長著一棵大人參,紅紅的榔頭(當地人把人參果實稱“榔頭”)光彩奪目。妻子趕緊爬起來朝丈夫的方向大喊:“別跑了,這有一棵人參!”當老王和妻子合力小心翼翼地把一棵白白胖胖的人參挖出后,夫妻已將先前的矛盾忘得一干二凈,兩口子捧著人參樂開花似的回到家。這棵參在上個世紀80年代賣了近萬元,老王用賣參的錢,發(fā)展人參種植業(yè),成了遠近聞名的人參專業(yè)戶。直到現在,當地人還笑稱,是山神派人參仙子下凡化解了老王夫妻的矛盾,引導老王家走向致富之路。

隨著當地人參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除了新鮮、干人參的市場外,諸如人參蜜餞、人參酒等人參深加工的產業(yè)方興未艾。其中,紅棒槌酒就是高楞林區(qū)人參深加工以至東北酒差異化路上的典型產品和優(yōu)秀代表。

“經過多年的磨合、淬煉,紅棒槌酒口感綿甜干爽,既有東北優(yōu)質白酒的醇香,又具人參保健品的營養(yǎng),還有飲品的甘甜適口。在迎合人們低度、營養(yǎng)、舒適理念的同時,還滿足了消費者追求健康的需求。”丁長生介紹說,在這里,紅棒槌酒有著極好的消費認可度和產品美譽度。另外,當地人喝參酒,喝有營養(yǎng)無害于身體的酒,是一種習慣和習俗。

編輯:施紅
相關新聞
  • 暫無數據。。。
總排行
月排行

—— 融媒體矩陣 ——